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走入山旅
发布时间:2022/06/12 点击:2022年6月11日是中国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为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高校青年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热情,taptap体育登录体育注册特邀五音戏发源地章丘文祖青野五音戏剧团走进校园,为山旅师生献上精彩的五音戏演出。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出席,艺术系和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党总支、团总支组织300名同学一同现场观演。
“五音戏发源于章丘文祖街道青野村一带,有着浓厚的乡音乡情,反映了民间生活,把现实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得大家喜欢。”章丘青野五音戏剧团团长马乃转介绍到。马乃转带领了7位“上得了舞台,下得了地”的演员生动演出了《王小赶脚》《亲家婆顶嘴》等传统经典剧目。
伴随着铿锵的锣鼓、精彩的唱腔,还有那原汁原味的章丘乡音和方言俚语,演员们接地气的表演,不时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让大家过足了眼瘾。场上场下气氛热烈,真正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到了演员们的深厚功底和戏曲的魅力。
演出结束后,陈国忠上台慰问演出人员,并与演员和承办活动的艺术系师生合影留念。艺术系党总支书记吕杰代表学院为演员们赠送了印有山旅文化符号的艺术手袋,和同属非遗艺术的“泉水扎染”手工遮阳帽,这些都是艺术系学生设计并亲手制作的。以“非遗与非遗的奇妙相遇”,为整场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taptap体育登录体育注册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和实践,并将其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手段。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进下,艺术系和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在非遗引入课程教学,非遗传承人引导师生传承创造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尝试,在山东快书、扎染、面塑、戏曲表演等多个非遗项目上“精耕细作”。此次演出丰富了高校青年学子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示了非遗剧种五音戏的艺术魅力,有力促进了非遗传承和文化“两创”事业向深入发展。
供稿部门:艺术系
撰稿人:李启琛、李玉交
供图人:李贵龙
审核人:吕杰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1050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