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人格发展,提升学生人格素养— —大学生人格培育漫谈
发布时间:2017/04/21 点击: 4月13日下午,第88期百川论坛在西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了山东大学学生发展指导与事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方宏建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方宏建教授,原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发表有关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5部。院长宋德利、党委副书记萧继虎及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吕杰、基础部副主任曹常玲出席了本次论坛,各系辅导员及学生到场倾听及学习。
方教授以《大学生人格培育漫谈》为题,为我院师生做了精彩的讲座。方教授从大学生为什么要进行人格培育,何为人格及如何进行人格培育三个方面入手,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我院师生做了分享。方教授认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经历两个过程:知识化过程及社会化过程。知识化是学会做事的过程,社会化是学会做人的过程。情商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及今后人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情商发展应重视两大内容:情绪管理及人际关系处理。而人格的培育对于发展情商有着重大的意义及作用。人格的定义广泛多样,方教授幽默的称有N+1种定义。方教授认为:人格的本质是人的内在精神性状与外在行为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展现,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带有个体独特性的、相对稳定的意识—行为模式。 相对于内在精神性状,人的外在行为方式更具外显性,因此对个体人格状况的把握,主要来源于人们对其外在行为方式的观察。在各类外在行为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直观性的典型行为主要有十一种。因此,开展人格培育工作,应从典型行为培养入手,主要是三类十一项典型行为:第一类是调控自我行为,包括自我心理调控、道德自律、责任担当等典型行为;第二类是相处环境行为,包括适应环境、人际交往等典型行为;第三类是实现需求行为,包括表达与表现、行动与实践、学习与创新、沟通与合作、组织与协调、理想信念与人生规划等典型行为。
方宏建教授认为,辅导员在大学生人格培育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而,学校应首先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开展人格培育工程专题培训,同时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从而使其增强提升自我人格素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建立人格发展档案,进而指导学生参考基础测评,对照人格发展要求,自主确立人格素养提升目标,制定人格养成计划。最后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在整合现有各项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个别指导、团体训练、个体践行和社会实践等渠道,为学生实施人格养成计划提供平台和载体,做好服务与保障。
最后,方教授鼓励我院学生要积极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培育,辅导员教师应帮助及重视学生人格的培育。方教授的讲座生动幽默,气氛积极活跃,令到场师生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在宋院长、萧书记、孙育红处长陪同下,方教授参观了我院兰亭茶社、饭店生态体验馆、鲁菜文化博物馆等。
供稿部门:基础部
撰稿人:曲春蕾
供图:鄢金浩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105096号